卫健委官方发文!医务人员夜班费、节假日补助按规发放
近年来,随着对医务人员工作价值的深入认识,关于夜班费与节假日补助的讨论日益活跃。面对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及部分医院在资金运作上的挑战,相关补贴政策经历了一定调整,这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并激发了积极探讨。
为更好地保障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激励他们的工作热情,进而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国家和地方均出台了一系列积极举措,旨在为这一领域的规范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国家政策导向
薪酬改革与补助规范化:此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提高薪酬固定比例,稳定医务人员收入预期,逐步减少绩效工资波动对收入的影响。同时,建立岗位价值体系,根据岗位职责、技术难度、风险等级等差异化分配薪酬,尤其向临床一线倾斜。

保障特殊时段劳动权益:明确要求落实夜班、节假日等特殊时段的补助标准,避免“无偿加班”。
地方实践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去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发布了《关于调整夜班补助及周末节假日工作补助的通知》,其中规定临床医生夜班补助为260元/班次,护理人员为210元/班次,行政后勤人员为150元/班次。周末和节假日白班补助标准也一样。门诊补助和医事服务费挂钩。
这些调整体现了“向一线倾斜”的原则,也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原则。
上海市: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同济医院等通过减少行政编制、控制部门预算,将节约资金用于提高临床人员夜班费与节假日补助。
推行“正向激励模式”,夜班费和工作量直接挂钩,部分医院临床人员补助涨幅达30%~50%。
三明市:
实行全员岗位年薪制,主任医师年薪30万元,住院医师15万元,保障收入稳定性。
将医保基金包干结余用于医务人员奖励,夜班与节假日补助纳入年薪核算体系。
浙江省:
《浙江省中医院夜班补助办法》规定,夜班费中包含了“健康补偿金”,每班次额外增加50元,旨在补偿熬夜对医生身体造成的潜在损害。
甘肃、云南等西部地区:
通过财政专项拨款,为基层医院的夜班费提供了坚实的兜底保障,确保每位医生的夜班费不低于80元/班次。
节假日医生的补助则按照日工资的1.5倍发放。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地区差异显著:经济发达地区补助标准普遍高于中西部,加剧了人才虹吸效应。
资金可持续性:部分医院因亏损难以长期维持高补助,需要依赖财政或医保结余支持,给医院的财务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
基于此,国家层面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医务人员特殊时段补助制度,通过法律强制、资金保障与绩效改革,实现“补助阳光化”与“待遇公平化”,最终构建尊重医疗劳动价值的薪酬体系。同时,地方各级政府也应继续积极实践,寻找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解决方案,以保障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来源:医学电子书包整理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