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重磅推出:医务人员编制扩增计划!
近日,福建省卫健委召开“推动医改争先创优,聚力建设健康福建”新闻发布会,专题介绍了福州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情况及成效。

图源:福建省卫健委官网
新增编制456名
其中,新增编制456名作为此次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主要用于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具体内容如下:
一、编制分配方向
疾控人才队伍建设:按照每万常住人口1.58人的标准,重新核定市、县两级疾控机构人员编制,全市新增疾控人员编制456名,以提高疾控中心的高、中级职称比例,优化人才结构。
二、绩效管理与激励机制
创新“一类财政保障,二类绩效管理”模式:市、县疾控中心分别参照市属三级医院、县级综合医院在编人员前三年人均薪酬收入水平,差额核定人员增量绩效。
允许对外技术服务:在确保完成职责任务的基础上,允许疾控中心对外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并获得合理收入,增强机构活力。
增加12类紧缺岗位人员补助
一、优化人才发展资源配置
1.统筹盘活医疗卫生系统存量编制资源,建立职称评聘动态调整机制,分三年梯度提升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即评即聘"政策。
2.针对紧缺学科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对精神卫生、儿科诊疗、感染性疾病防治、老年医学、全科医学等12类重点专业领域,分类制定1000-2000元/月的岗位津贴标准,同步在进修培训、科研立项、职务晋升等方面建立优先通道,着力优化学科间薪酬结构。
12类享受岗位补助的紧缺专业列表整理如下:

二、深化公立医院薪酬体系改革
1.全面推行院长(主要负责人)及总会计师目标年薪制度,所需资金全额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考核体系,将医院运营质量、成本控制、患者满意度等核心指标与年薪兑现直接挂钩。
2.实施公立医院薪酬总量动态管理制度,构建体现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技术难度、成本控制等核心要素的复合型薪酬分配机制,重点向临床一线、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人员倾斜。
总的来说,通过建立"基础薪酬+绩效奖励+专项补贴"三维薪酬体系,既强化了公立医院公益性导向,又构建了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差异化薪酬分配格局,特别是通过建立紧缺学科补偿机制,有效破解临床学科发展不均衡难题,为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制度保障。
其他地区相关编制政策汇总
福建省福州市:
新增疾控编制:按每万常住人口1.58人核定,新增疾控人员编制456名,重点提升疾控中心高、中级职称比例。
绩效管理创新:实施“一类财政保障,二类绩效管理”,参照同级医院薪酬水平核定增量绩效,增强机构活力。
海南省三亚市:
编制池统筹调配:建立市级公立医院编制池,统筹管理2877个编制及3013个员额,推动编制资源从富余医院向紧缺医院流动,提升使用效能。
河北省石家庄市:
区域内统筹使用:从市本级事业单位编制中安排1200个自收自支编制,补充县级公立医院、疾控机构、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优化资源配置。
江苏省:
乡村医生入编:以县级为单位每3年动态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总量,优先补充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和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人员。
待遇保障提升:落实“两个允许”要求,绩效工资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倾斜,提升基层全科医生工资水平,使其与当地县级公立医院同等条件临床医师的工资水平相衔接。
广东省:
“百千万工程”:优化基层医疗布局,推动90%县域达紧密型医共体标准,建设检验、影像、心电诊断等资源共享中心。
人才倾斜政策:探索“县招县管镇用”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实施“万名医师下乡”工程。
来源:医学电子书包整理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