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消息!国家卫健委调整这些科室医护人员收入

首页标题    住培资讯    官方消息!国家卫健委调整这些科室医护人员收入
 

4月2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开展“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2025—2027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将未来三年定为“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并出台一系列举措优化医护人员薪酬体系、扩大服务供给、提升岗位吸引力。这意味着儿科和精神卫生科室医护人员的收入将迎来结构性调整,收入保障机制得到显著强化。

图源:国家卫健委

 

优化薪酬分配,倾斜编制资源

第一,内部薪酬分配改革

政策明确要求医疗机构“优化内部薪酬分配,逐步提高儿科、精神(心理)科等短板科室医务人员薪酬水平”。这意味着医院需调整绩效分配规则,向儿科和精神卫生科室倾斜,可能通过提高诊疗费、手术费、护理费等单价,或增设专项补贴来实现

 

例如,儿科季节性疾病高发期,医疗机构需建立患儿就诊等候时间监测机制,及时调配人员支援,这部分额外工作量或将纳入绩效考核,直接增加医护人员收入。

 

第二,岗位编制与职数倾斜

政策提出“在人员招录使用上对儿科、精神(心理)科专业医务人员给予适当倾斜,进一步提高中、高级岗位比例、岗位职数”。岗位职数的增加意味着更多晋升机会和更高的职级工资,而高级岗位比例提升将直接拉动科室整体薪酬水平

 

扩大接诊量,增加收入来源

第一,儿科服务网络全覆盖

要求全国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三级中医医院及二、三级妇幼保健院在2025年底前均提供儿科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服务覆盖率达90%以上。

 

直接效应:科室服务范围扩大,患者接诊量显著增加,为收入增长奠定基础。以某三甲医院为例,若其儿科门诊量因政策推动增加20%,在现有诊疗费标准下,科室年收入可增长约15%-20%。

 

第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尚未设置精神专科医院的省份需在“十五五”期间完成建设,并鼓励中医医院、儿童医院等统筹纳入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间接效应:通过技术帮扶、双向转诊等机制,提升基层科室服务能力,吸引更多患者留在区域内就诊

 

稳定科室收入预期

第一,政策要求优先将精神专科纳入临床重点专科和中医优势专科建设项目,争取中央及地方财政专项资金支持。这部分资金可用于设备购置、人才培养和薪酬补贴,稳定科室收入预期。

 

第二,鼓励通过按病种付费、服务价格动态调整等,体现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的技术劳务价值。例如,儿科复杂病例的医保支付标准可能提高,直接增加科室收入。

 

综上,该政策通过优化薪酬分配→扩大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能力→稳定财政支持的多维机制,为儿科和精神卫生科室医护人员收入提供长期保障,因此,称“未来三年科室收入有保证”并非空言,而是政策、资源、服务三者协同的结果。对于医护人员而言,这既是收入提升的机遇,也是服务能力升级的挑战。

来源:医学电子书包整理

相关文章推荐

 
 
 
 

请尊重和祝福春节值班的医务人员,我接力我转发!

人民日报:医生真实的夜班生活!

正式通知:这类医务人员可越级晋升!

国家发文,基层医疗机构要做这9件事

 

2025年4月29日 09:57
浏览量:0